為因應洄游的遠行,以及在高雄駁二與有過一面之緣的
Ina的約定,要到部落找Ina買最好喝的小米酒,然後也
順道前往一直在影片中看過的禮納里古茶柏安。
洋紅風鈴木今年開得忒早,在已往返好幾次的182縣道上,
見到了開得漂亮的洋紅風鈴木,然後見到祂的花辦以
華麗的姿態落下,縱身落於風暖的春日,留給下一個
盛開的時節。
大學時期便已走上好幾次的182縣道,由於前兩次前往
霧台、阿禮的關係,用以前的印象將182縣道前往屏東
三地門的路線重新整湊起來,途經臺南的關廟、龍崎,
高雄的內門、旗山、美濃,以及屏東的高樹。其實,
這是一條很漂亮的路線,而從三地門再往南約20Km,
就可以抵達南部原住民仰重的北大武山山腳,那一片
在夜晚迎接祖靈下山重返人間家鄉的盛美之地。
泰山國小旁的山下路、產業路路口在我看來是個很重要
的路線折衝處,往前直走通往三地門,右轉通往屏東
鹽埔繼而進入市區,左轉則進入聯繫數個猶如琉璃珠
串聯的排灣部落、185縣道沿山公路的起始段,從此
可進入馬兒部落與安坡部落。
馬兒部落的入口意象是個望文生義的天大誤會。
馬兒部落原族名「瓦酪露(Varuru)」,日本人卻記為
「Manul」,由音譯轉為「馬兒」,所以入口意象就是
騎著馬兒的勇士。臺灣本地不產馬匹,追溯源意根本
與馬兒無關。
Ina不在。部落辦公室的林大哥是Ina的親戚,還有
打牌的Vuvu很熱心地幫我們找Ina、指引Ina家的方向。
「不然我帶人一起幫你去找」。
繼續轉往禮納里古茶柏安,脫鞋子的部落,進入此地
居民(許多戶人家都鋪上石板、重現以往的居家樣貌)
的家要脫鞋子。在隔壁的瑪家部落永久屋社區外看到了
「老人家辛苦種的」紅藜們。我第一次親眼看到活生生的
紅藜,顏色鮮艷,而且葉子也會隨著紅藜的成熟轉變顏色,
比我想像中還漂亮許多。
散步進入禮納里古茶布安,在門外的門牌上看到了好幾個
熟悉的名字:小獵人杜義雄,想必又回到舊好茶去了;
大頭目柯光輝,只有頭目才能立在家門前的祖靈碑;大頭目家
對面的力大古故事館;以及曾有過一面之緣的邱爸邱金士。
在「小米的家」吃飯,Ina很熱情的與我們閒聊(外頭有位
Ina正說著她的錢被馬桶沖走了的事然後就跑去唱歌了),
一問之下,才發現邱爸正是這位Ina的表舅,Ina說小時候
她很喜歡去找邱爸,聽他說魯凱的文化與故事。Ina招呼我們
進入「小米的家」──因為這一戶人家是古茶布安小米最豐收、
最擅長照護小米的家,所以用這項特質、長處稱呼自己的家名,
或是在屋子的外頭裝飾上相應的圖畫、雕飾。
「可以看到滿到跟人一樣高的小米牆,很難得看到的喔!」
這是小米的家去年收成的小米,沒想到小米竟也有黑色的。
小幫手跟Ina聊到了陶壺,現在部落裏看到的都已是現在
再仿製的陶壺了。「傳統的陶壺在部落裏已經很少見了,
不過我家還有喔。」Ina說,她出身於貴族家庭,丈夫是
魯凱階級中的平民,所以兩家結姻時男方必須以珍貴的陶壺
作為聘禮,所以丈夫四處尋找、才終於找到一對公、母的
傳統陶壺。
「阿姨,那我們可以去妳家看看那傳統陶壺嗎?」我很憨膽的
直接提出要求,Ina答應等我們吃完午餐就帶我們過去她家看。
魯凱的吉拿富──用芋頭粉和小米,和香菇或其他肉類一起
包裹在假酸漿葉裡蒸熟食用。假酸漿葉吃了可以避免脹氣,
聽Ina說假酸漿葉還有降血壓、治療糖尿病等等對身體的益處。
聽小幫手說一位朋友的Vuvu很會做吉拿富,以往都特別用來
招待客人,但一次招待平地客人時,客人竟然覺得吉拿富
「臭臭的」,讓Vuvu很難過,就不再做吉拿富了……
這明明就很特別很好吃,這個平地人一定是豬頭。
我們跟答應帶我們去看陶壺的阿姨前往她家。 Ina很慎重的
將這一對在部落中已很罕見的傳統陶壺安置在櫃子中。
這一對陶壺是從舊好茶背下來、經歷新好茶的時光,再帶到
禮納里而來。我第一次親眼看見魯凱的傳統陶壺,上方
「戴著項鍊」的是母陶壺,下方刻著百步蛇(僅有貴族、頭目
階級可使用百步蛇圖騰)、上頭還有乳突狀雕飾的是公陶壺。
傳統的陶壺被族人視為祖靈的居所,有祖靈在其中。
「這很難得看到的喔,是你們跟祖靈有緣。」
因為禮納里推動接待家庭的觀光策略,所以這似乎是接待家庭
的族人們對遊客的一句宣號:「下次歡迎你們來,成為我們的
家人。」不過因為Ina的熱心和分享,我答應下次要再帶朋友
一起來到這裡。分享,也是我跟原住民長輩們接觸以來學到的
精神。
再回到馬兒部落,約好時間的Ina出來迎接我們。在高雄駁二的
古勒勒《秋天的思念》特展上,嘗到好吃的吉拿富還有我嘗過
以來最好喝的小米酒,一直喝一直喝以外,我找Ina詢問,
Ina說這是老人家用古法加入頂級的紅藜、用最好的小米釀出來的,
便跟Ina要了聯絡方法,約好要再來找她買。
Ina特別跑去批貨回來,仔細的幫我檢查瓶蓋栓緊、用麻袋紮好。
Ina在這幾年很努力的推動馬兒部落的觀光產業,像這小米酒
其實是向別地方批貨的,不過是Ina親眼看到老人家遵循古法
釀造的,Ina希望可以在部落中推廣,保留這一個古法。原本的
部落課輔教室也改造成身兼社區營造的據點,但是計畫結束、
工作人員離開以後,目前只有Ina一人在這裡處理;然而跟Ina
時常來往的台大的同學志工們,也會在暑假來到部落幫忙Ina。
Ina領著我們參觀部落的文化廣場,跟我們講解部落的獵場文化、
鞦韆架,還有即將啟用迎接第一團遊客到來的營區──營區也包含
部落中已廢校的國小,小孩們已轉到鄰近的口社部落的學校就讀了。
「Ina……妳有沒有聽過『魔神仔』……」
我們跟Ina坐在樹下,聽Ina跟我們說故事,也包括馬兒部落過去
日子的輪廓,已經在部落裏斷絕傳承的巫師、巫婆。一問之下,
原來Ina本人也是民族教材的教師,教我們幾個常用的族語,還有
對待老人家的禮貌。「以前拜訪老人家,如果老人家正好要給你
什麼東西吃,不要推辭,一定要收下來,最好吃個一口給老人家看,
這樣老人家就會覺得你很有教養、會很高興。族語的『Devudeveng』,
就是『辛苦了』,遇到老人家忙碌時,對老人家打聲親切的招呼,
老人家同樣也會很開心。」
Ina很努力的想推動馬兒部落的觀光,但仍欠缺行銷的管道,目前
部落的對外平台幾乎就是她一人。馬兒部落從山腳下的鳳梨田
看出去的風景很美、很平靜,而Ina說現在進入紫斑蝶的季節,
再往部落上方走去,會有一處蝴蝶谷,上午有陽光的時候隨處
都能見到許多紫斑蝶。Ina又說,部落種的小米、紅藜,大約
到5、6月之交就會成熟,接著就進入7月的豐年祭。而她自家
栽種的小米已經結種,再一個月就成熟了,邀我們到時再來看。
我期待在走過美濃的稻浪後,來到馬兒部落看到我預期美麗的
小米浪和艷麗的紅藜浪;然後如Ina所願,嘗到真正由馬兒部落
自己釀出來的小米酒。
還有,禮納里古茶柏安那位熱心分享的Ina說的:
「是你們跟祖靈有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