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瑪哈特‧延壽。
言菊朋自票友出身,並且自崑腔伊始;
後來看了譚鑫培、汪桂芬等人的表演,
比較下決定鑽研譚派;並且與當時和譚鑫培
同台演出的名腳──架子花臉錢金福、名武丑王長林、
旦腳王瑤卿等,以及研究崑腔的紅豆館主溥侗、琴票陳彥衡
一同研究譚派藝術,全面性地由舞台表演層面──
唱腔、鑼鼓點、身段各方面理解譚派。
直至退下舞台為止,言菊朋仍自詡為學譚派最精確的要角。
飾《群英會》之魯肅
《雁門關》與《賀后罵殿》
言菊朋對於字腔吐音與音節板眼的配合特別輜銖精究,
唱腔用功細膩,實拙似巧。這個特色在《罵殿》的
二黃原板(趙德芳我的兒)即可見出,講究沉緩、挺拔的原板,
在言菊朋更動板眼(例如將從板起唱改為從眼起唱)
之下,唱得快慢韻致分明、變化跌宕。
「因情生字、因字生腔、字重腔輕」為其聲腔藝術之概括。
字在板上,並且考究字音細微差異,以此突顯節奏之韻致。
二黃原板唱腔特色
二黃原板範例《洪羊洞》(為國家)──魏海敏
《上天臺》、《審潘洪》
言菊朋鼎盛時期的言派代表作。《上天臺》於漢劇、
梆子時期即有同題材的劇目,清昇平署載目曰「綁子上殿」。
早期楊小樓、時慧寶、劉鴻聲等人依循奎派(張二奎)的路子,
唱江陽轍;而王派(王九齡)由譚鑫培所循。
在三年三月三日三時三刻之跺句,將「三」的工尺、板眼
改為一致,並且字音、收韻各有不同,以此突出錯落有致之韻味。
審潘洪劇本:
《審潘洪》是以念白為重的戲,以吐音之實虛表現念白的節奏感。
與長女言慧珠合演《打漁殺家》
(參考資料:《京劇絕版賞析》、《京劇大戲考》)
留言列表